双林会(二)
发布时间:2019年03月19日
作者:作者:Jinshenghua  

双林会(二)

 

文/金圣华

 

终于约定了——这双林之会的日期与时间。

 

日期定在一月七日台湾名作家来港出席香港大学文学座谈会的当天,时间是座谈会后约九时左右。形式呢?晚宴太迟了,不得不改为宵夜。

 

傍晚时分,先去青霞处会合,等她打扮停当。平时性格低调,穿着素净的她,每次要见心仪的文化界前辈时,总喜欢穿上讨喜的鲜色,拜会季羡林时她穿鲜绿,探访黄永玉时她穿大红,那天,她穿上红绿相间的外套,配上翠绿的长裤。

 

座谈会开得精彩,气氛热烈,时间也久。好不容易散会了,作家们步下舞台,这一边,香港大学的工作人员立即上前,团团包围,簇拥林文月母女而去;那一边,白先勇给书迷重重围拢索求签名,忙得不亦乐乎,良久不能脱身,使台下等待的青霞与我有点顾此失彼,措手不及。忙乱一番,终于把客人找齐,在夜色苍茫、寒风凛冽中,白先勇、林文月及女儿郭思敏,加上我,坐上主人家一早准备的七人车,登山而去。

 

青霞待客的宵夜设在她的“半山书房”,这是她最近才装修完毕的雅舍,专用来招待友好。雅舍由张淑平负责室内设计,线条简约,陈设舒适,柔和的灯光下,可以瞥见四壁悬挂的画作,有张大千的仕女,常玉的水彩,还有吕寿琨的荷花。窗外是视野辽阔的维港夜景,掩映在半山的薄雾中仍显得璀璨明亮。

 

一进门,青霞就殷勤招呼客人,一会儿斟酒,一会儿倒茶。明知道她一向喜欢朋友,也曾介绍她先后认识董桥、傅聪和余光中各位学术文化界名家,但是从来没有见过她像当晚那样忙进忙出,片刻不停,生怕怠客。看来,她真的很在乎当晚的贵宾,连宵夜的菜式都费煞思量,曾经想过准备鲍参翅肚,又以太刻意而改变念头。结果,她以饺子、炒面和家里的名菜来招呼客人。那饺子原是台湾的出品,小店当年经她一捧场,立即门庭若市,如今都开设分店到香港来了。虽然来客都很满意,主人频频说这饺子还是不够台湾空运来的好,又不断为炒面不够水平致歉,接着还搬出了大堆瓜子来佐酒。这种瓜子特别香脆,白先勇说一吃就停不了。青霞一听大乐,告诉大家这是前一天特别从楼上邻居那里要来的,神情喜滋滋像个受了夸奖的小女孩。

 

五人围坐在圆桌上,慢慢说,轻轻聊,天南地北无所不谈,气氛随意而闲适。突然,青霞用手指着我,开口问文月:“为什么她老是说你很害羞?”“我的意思是低调,”我急忙解释。“哪里!你是说过害羞啰!”她可偏偏要拆穿我!文月却不以为意,其实,温文有礼、谦逊优雅的她,从来不喜欢炫耀夸张,为人真挚诚恳,下笔含蓄细腻,连回到二十年前居住过的京都也会心中“情怯”;连跟暂居一季的西雅图都刻意保持冷漠,“怕走时徒增眷恋之情”,这样一位文心婉曲、情思细密的女性,在言行举措中,有时也许会让人觉得她秉性内向羞怯吧!

 

于是,“害羞”就成为了桌上的话题,白先勇说自己中学时代非常害羞,木讷寡言;林青霞说自己一向十分怕羞,不敢面对群众。“那你为什么要去演戏?”思敏不解地问道。“我喜欢演戏,因为可以幻化成各式各样的角色,而不是在演自己。”这是青霞的解释。听说历来中外的杰出演员,多半是很怕羞的,包括香港的梁朝伟在内, 大概是因为对自己要求很高,一切都期望完美的缘故。其实,演员在扮演他人、忘乎所以的时刻,跟作家专注伏案、振笔疾书、进入忘我的创作状态时,大概也心境相近,神情相若吧?

 

眼前的双林,一位是著作等身的名作家,最近为台湾目宿媒体拍摄了一部叙述个人写作生涯的影片;一位是拍片百部的大明星,近年写作出版了两本剖析内心世界的文集。邀请林文月拍片,绝非易事,本来不愿意出镜的她,三年来经两位导演锲而不舍的游说、持之以恒的追访,才首肯摄制《读中文系的人》。网上记载,文月曾经说:“我是林文月,不是林青霞。我不是演员,我演我自己,可能演得更不好。”此话不知是否属实,假如真有其事,文月说时,当还不认识青霞,哪里知道这位演戏经验丰富的巨星,原来觉得最难演的角色就是自己,直到去岁,年届六十的她才开始真正释放自己,接受自己,在参加真人秀《偶像来了》的过程中,坦然在公众面前展现自我。而另一方面,要鼓励林青霞在繁忙的日常生活中摈弃一切,潜心写作,也并不容易。这些年来,眼见她才华渐露,进步神速,总希望她继续向前,笔耕不辍。经常以名家之言共勉,而青霞最受用的一句话,就是林文月的名言:“我用文字记下生活,时过境迁,重读那些文字,惊觉如果没有文字,我的生活几乎是空白的。”不错,哪怕拍摄了一百部影片,饰演的都是他人的形貌,而真正的自我世界,绵绵情思,款款心曲,不托付文字,沾染墨迹,他日韶光流逝,又何处留痕何人知?

 

林文月的《读中文系的人》上演时,我和青霞结伴共赏。跟她一起看过不少电影,从来没有见她这么入神,这么专注。目宿的赠券近在第二排,抬头仰望得十分辛苦,开场后十分钟,发现最后一排还有两个空位,我们急忙起身换位,拾级向上时,青霞一步一回头,连银幕上的一分一秒都不愿错过,眼前的她,的确如笔下文章《你现在几岁》中所说,是一个卸下包袱、虚心求教的“新生儿”;而银幕上的林文月却演得从容自然,戏如其人,人如其文,戏里戏外,都是真我。

 

两位好友,她,有才而美;她,美而有才。前者人淡如菊,后者清丽脱俗,使人不禁嗟叹上天的不公,为什么历来才女美人皆姓林?林徽因,林海音,林文月,林青霞,还有那绛珠仙子林黛玉?

 

无论如何,能安排才情绰约、蕙质兰心的双林在香江聚首,相见言欢,诚为佳话,而当时白先勇和我都在场见证,可说是一场“白金双林会”,特为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