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伉俪纪念活动纪盛
发布时间:2017年09月07日
作者:作者:Jinshenghua  

对于研究傅雷生平及其著作的学者来说,今年是个特别的年份——2013年不仅是傅雷诞辰105周年纪念,也是傅雷夫人朱梅馥诞辰100周年纪念。上海浦东傅雷文化研究中心、上海市作家协会、上海翻译家协会、上海市周浦美术馆、上海工商外国语职业学院等十余机构,为此联合举办了连串的文化活动。


1026日的早上,天朗气清,与会人士由主办单位接载从旅舍前往周浦美术馆参加洁白的丰碑——傅雷生平展暨傅雷铜像揭幕仪式。《洁白的丰碑》是多年前刘再复读了《傅雷家书》后有感而撰的一首诗,后来收刊在我于1994年主编的《傅雷与他的世界》一书中。翻译家死了,留下了洁白的纪念碑,留下了一颗蓄满大爱的心”——作家动情恳挚的文字,如今在傅雷纪念活动的场景中随处可见;诗人以简约优美的语言,描述了翻译家纯如水晶的心灵及其高洁可贵的情操。傅雷铜像是著名雕塑家唐锐鹤教授的作品——高大的身影,手持烟斗,神情凝重,似怀千古之忧,应是刚从书斋出来的模样。铜像揭幕仪式在庄严肃穆的气氛中举行,傅雷中学的年轻学子在旁随着音乐齐声朗诵着《洁白的丰碑》中的诗句,典礼没有想象中的繁文缛节,没有一般常见的煽情场面。

 

傅雷生平展已举办过多次,也参观过多次,但是这次在周浦美术馆举行的展览却增加了不少梅馥夫人的数据。从傅雷伉俪摄于1932年的结婚照中,看到夫人身穿婚纱的娇柔身影,如小鸟依人般依偎在夫婿身旁。据说当时的婚礼十分隆重,亲朋戚友云集一堂,热闹非凡(见王树华《傅雷在浦东的生活和学习》一文)。我爸是全家最高的一个,比哥还要高。傅敏边看边说。傅雷原来还是个摄影高手,展览厅里陈列了不少他的摄影杰作。当然少不了耳熟能详的手稿:有字迹端雅的家书;有一改再改、呕心沥血的译作。终于来到了最后的展区,一封墨迹斑斑的遗书赫然呈现眼前,虽然字字血泪,却依然有条不紊,处处体贴亲友,难怪《洁白的丰碑》中如此讴歌:“是时代的镜子。显示着一代天骄怎样闪光,怎么凋残,怎样怀着忠诚,至死还对故土唱着亡我的爱的恋歌。”“看到这张照片背后靠阳台的窗户吗?爸妈就是在这里自尽的。”傅敏指着照片对我说,语调平静,不显激动,其实心中无尽的哀思早已化为永远的怀念了。会场上所有的照片、文献,多年来一次又一次的生平展览,一本又一本的书籍出版,都是傅聪及傅敏夫妇不断整理、默默耕耘的成果。

 

26日的下午,坐落于上海工商外国语学院的疾风迅雨楼正式揭幕。这是座傅雷生平纪念馆,以傅雷常用的笔名疾风迅雨命名,里面永久陈列了有关翻译家生平的种种展品,不但如此,所有展品的条目都是以中英法三种语文一并列出的。院长朱懿心教授本身虽专攻数理,却重视人文教育。据他说,院里众多年轻学子通过参与疾风迅雨楼的筹备与规划工作,对傅雷的著译和风骨增加了解,进一步拓宽了精神视野,提高了学习兴趣,从而对自身心智的发展和品格的培育大有裨益。

 

随即举行的会议是此次连串活动的重点项目。紧接着《傅雷家书》朗诵比赛及“傅雷杯”大学生翻译奖颁奖仪式,傅雷伉俪诞辰纪念座谈会正式展开,应邀的各地专家学者逾百人,与会人士约数百名。很少在类似的会议上见到这么热烈的场面和专注的听众。由于获邀出任大会主持,我首先请大家注视墙上挂着的两幅放大照片:右边的一幅摄于玫瑰园中,傅雷夫妇安坐在花前的藤椅上,神态闲适,怡然自得; 左边的一幅摄于书斋中,傅雷在书桌前潜心工作,夫人在夫婿后静静相陪。从两幅照片中,可以看到夫妇之间的鹣鲽深情和唱随之乐。两人结褵三十四载以来休戚与共,相濡以沫,最后携手同赴黄泉路。这种生则相伴、死则相随的感情真是世间少有,可歌可泣。虽则如此,两张照片的中央,却列出了傅雷家书中的名言:“学问第一,艺术第一,真理第一,爱情第二,这是我至此为止从来没有变过的原则。”在傅雷的心目中,为人应重视的是对艺术的追求、对真理的执着,这种大爱,已经远远超越了世间凡人所羁绊难舍的儿女之情。

      

座谈会上,我首先发表了有关《傅雷家书的普世意义及其英译计划的简介》,随着邀请与会专家学者积极发言。首先发言的是有“傅译传人”称誉的罗新璋。罗教授对傅雷的译品译德皆研究有素,对傅雷译文中的神来之笔更如数家珍。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陈子善接着指出傅雷的著译是十分宝贵的文化遗产,而朱梅馥对傅雷的事业确有不可磨灭的贡献。随着傅雷研究工作的日益进展,他期许崭新的《傅雷全集》早日出现。中科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张森根教授期望众人勿忘悲剧产生的源头。日本傅雷研究专家森冈叶阐述当年听到傅聪弹奏的肖邦,大受感动,从而进入傅雷著译的浩瀚世界并撰写专著,将傅雷其人其事介绍给日本的读者。来自法国的专家Philippe Cinquini专治法国艺术史,对傅雷、刘海粟、刘抗等人当年留法习艺的经历极感兴趣。江奇勇是出版家,多年来对推介傅雷著译不遗余力,他感叹《傅雷家书》虽然一版再版,销量迄今超逾两百万本,成为坊间的长销书,但是比起某些媚俗的畅销书仍然并不足观,因此呼吁中学教师应该带头推介,最近出版的家长版《傅雷家书》,就是希望以英才教育实录的方式,唤起有心人士的注意。中科院外文研究所教授金志平提到母亲是傅太夫人的闺中好友,因而与傅雷一家稔熟,他特别注重傅雷的人格魅力和大爱无私的操守。杨光正是上海工商外语学院法语系主任,将当年深受傅雷翻译小说影响而爱上法语的经历娓娓道来。最有情意的是傅雷干女儿牛恩德胞姐牛恩美的发言。原来傅雷无女,将恩德视如己出,封封书信中称之为“亲爱的孩子,好女儿”,也正因为爱之深,所以期之切,从19541957年间,亲自督导恩德,促其天天勤念古诗,隔日背诵,严厉之处,与当年傅太夫人的管教如出一辙。傅雷对干女儿尚且如此,对傅聪的教诲之严可想而知。接着发言的是黄宾虹研究专家王中秀,特别提到傅雷当年的艺术评论,认为迄今无人能出其右,因此傅雷不仅是翻译巨匠,也是中国艺术批评史上眼光独到的理论先驱。座谈会历时约三小时,由于时间所限,许多专家学者未能畅所欲言,可见傅雷研究的范围无论以深度或广度来说,经过多年来的拓展,已经远胜当年了。

 

1027日的早上,与会众人以虔敬肃穆的心情,前往海港陵园参加傅雷与夫人朱梅馥的骨灰安葬仪式。傅雷于1979年平反昭雪后,骨灰原已放置上海龙华革命烈士公墓骨灰堂中,但由于热心人士如浦东傅雷文化研究中心会长王树华等多方奔走,悉力安排,傅氏伉俪身后终于得以回归故里,入土为安。当天,傅聪自英国远道归来,带同长子凌霄、儿媳小青,会合傅敏夫妇一起出席典礼。傅雷伉俪的墓穴上放满鲜花,朴素的墓碑上,前面刻上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两行字,后面刻有两人的简单生平,不炫耀,不取宠,淡淡数笔,刻画出夫妇二人胸怀洒落,光风霁月的品德。

 

曲终后,人亦散,两天的盛会转瞬即逝,但是纪念活动留下的袅袅余音却影响深远。自从2008年傅雷诞辰百周年纪念在南汇召开江声浩荡话傅雷研讨会以来,在许钧教授、王树华会长等人的努力推动下,当年的傅雷研究队伍已经日渐壮阔,如今年轻一代人才辈出,研究成果源源不绝,研究专辑如《走进傅雷的翻译世界》《浦东傅雷研究》等陆续出版。回想三十年前研究傅雷时,因资料匮缺,参考书难觅,常感捉襟见肘,寸步难行;如今喜见傅雷研究方兴未艾,日渐蓬勃,眼前彷佛看到当年一条条蜿蜒的支流已经汇集成浩荡的长河了。

 

金圣华

2013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