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推动中国外事外交翻译事业的发展,选拔并培养高端外事翻译人才,发挥翻译在助推“一带一路”建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融通中外话语体系中的沟通桥梁作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提升中国对外形象和国际影响力,特举办全国第二届外事外交翻译大赛(汉译英笔译),具体参赛规则通告如下:
一、组织机构
1. 指导单位:中国翻译协会、中共河南省委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中国翻译研究院
2. 主办单位:中国翻译协会对外话语体系研究会、郑州大学、《中国翻译》杂志社、河南省翻译协会
3. 承办单位:郑州大学外国语与国际关系学院、郑州大学中国外交话语研究院、商务印书馆《英语世界》杂志社、国际生态翻译学研究会外事翻译委员会
二、比赛规则与方式
1. 本届只设汉译英笔译竞赛。
2. 参赛者国籍、年龄、性别、学历不限。
3. 参赛译文须独立完成,不接受合作译稿。杜绝抄袭或雷同现象,严禁组织各种形式的参赛辅导;一经发现,将取消参赛资格。请参赛者在大赛截稿之日前妥善保存参赛译文,请勿在图书报刊、网络等任何媒体公布自己的参赛译文,否则将被取消参赛资格并承担由此造成的一切后果。参赛者投稿即视为其本人同意和自愿遵守本启事的各项规定。
4. 参赛费用及缴费流程:参赛者需缴纳参赛费人民币50元,不缴纳参赛费的稿件无法进入评审程序。因人力所限,报名缴费后无论是否提交参赛译文,费用概不退还,缴费时务请注意。请点击文末“立即报名”【请尽量通过PC端操作】,根据提示填写报名信息并缴纳参赛费。
5. 参赛译文、参赛报名表格式及投稿要求:
①请参赛者于2019年11月5日(含)前把正确命名的参赛译文和报名表两个文档以附件的形式发送到邮箱:fydszp@126.com。将参赛译文和参赛者信息直接粘贴在邮件正文内的,以及参赛译文和报名表两个附件文档命名不正确的将被视为无效稿件。收到自动回复后,请勿重复发送。本届竞赛不接收纸质打印稿。截稿时间以大赛组委会收到邮件时间为准。
②请将电子邮件主题命名为“参赛者姓名+xxx(其中xxx为通过《英语世界》网站www.yingyushijie.com报名缴费时注册用的手机号,下同)”。
③参赛译文格式:文件名“xxx参赛译文”,应为微软WORD电子文档,其中英文字体用Times New Roman,全文小四号字,1.5倍行距,并按照原文的语句编号方式(【1】,【2】,【3】等),对译文的对应语句进行编号。
④报名表格式:文件名“xxx报名表”,应为微软EXCEL格式电子文档(请参照附件格式),或直接点击本启事文末相关链接下载。
⑤译文正文内请勿书写译者姓名、地址等任何个人信息,否则将被视为无效稿件淘汰。每项参赛译文一稿有效,恕不接收修改稿,请勿重复投稿。
6. 大赛将成立评委会,组织专家按照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对参赛稿进行评审。
7. 本届竞赛拟设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若干名。本届竞赛颁奖典礼将于2019年11月30日至12月1日(星期六至星期日)在郑州大学举行,竞赛获奖者将获邀参加颁奖典礼。优秀参赛译文可以推荐给《英语世界》杂志发表。
8. 后附竞赛原文。(文末附有竞赛原文和个人信息表下载链接。)
另外亦可参见:
中国翻译协会网站www.tac-online.org.cn/
中共河南省委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网站www.hnfo.gov.cn/
郑州大学外国语与国际关系学院网站www.zzu.edu.cn/fld/
郑州大学中国外交话语研究院网站www.zzu.edu.cn/cdd/
《英语世界》网站www.yingyushijie.com
《英语世界》微信公众号(theworldofenglish)等。
9. 联系人:
张莉 13838090329
宋鹏 13523080185
牛桂玲 13903711683
赵丹 15981806246
马会峰 0371-67739820
陈咏梅 010-65538745
全国第二届外事外交翻译大赛组委会
郑州大学外国语与国际关系学院(代章)
郑州大学中国外交话语研究院
商务印书馆《英语世界》杂志社
2019年9月24日
三、全国第二届外事外交翻译大赛汉译英试题
(以下汉语短文摘编自外交学院孙吉胜教授发表在《外交评论》2017年第4期的论文《传统文化与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话语体系构建》,以上说明不用翻译。)
传统文化与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话语体系构建
【1】重和合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在古代原指各种乐声的相互应和,后升华为人们对宇宙和谐的向往。中国古人将音乐的和谐作为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天地等各种关系的模型。【2】追求和谐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传统,“和为贵”“尚和合”主要描述各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相互对立与冲突、继而融合趋同的辩证过程,体现了中为本、和为道的思想,这种思维方式也是一种和谐辩证法。《易经》强调“天人合一”,这也要靠“和”来协调、融合。【3】长期以来,中国形成了“和合”文化:一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天人合一,只有“天地调合”,才能日有长久。二是人与人的和谐。人首先应该“致中和”,做事不偏不倚,公平处理,对不同的人要区别对待。孟子强调“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正是如此。【4】三是强调治理国家的和谐,追求天下大同。四是强调国与国的和谐,憧憬协和万邦。五是内心和谐。中国人一直强调修心,内心和谐是一种最高境界。【5】儒家崇尚以德服人的“王道”,反对以力服人的“霸道”。墨家的“兼爱非攻”思想、老庄“道法自然”的和谐思想、朝贡体系下历代王朝的怀柔远人政策,都是和为贵思想和价值的体现。【6】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中国文化一直保持高度的包容性和融合性,这种文化精神也融入了中国外交,成为中国历来奉行和平外交政策的一个思想本源。“和而不同”也一直是中国外交处理问题、解决矛盾的重要原则。
【7】有学者曾指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是中国在思想文化领域最大的软实力。从新中国成立至今的外交实践来看,无论是建国初期的和平共处、改革开放时期的和平发展,还是本世纪初提出的“和谐世界”、当前强调的“人类命运共同体”,都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密不可分。【8】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明确提出践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2014年召开的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也要求中国外交要体现中国特色、中国气派和中国风格,中国外交更加积极进取。同时,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中国随之也面临更多深层次问题,如中国外交与其他大国的外交有何不同、中国和西方国家相比可以为世界提供怎样的公共产品、为世界贡献怎样的治理理念等等。【9】这些问题迫使中国对自我进行再认识,而再认识过程本身也是重新认识和思考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应该说,当前中国具备了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的时代基础,具备了更多展示自己思想、理念和风格的条件、空间和意愿。文化自信成为中国“四个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外交开始体现出更多的文化自觉。
【10】鉴于目前的国力和世界影响力,中国需要重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重新向世界介绍中国文化,这一任务必要而紧迫。关于新时期中国外交,在2014年中央外事工作会议召开后,《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指出,“中国外交必须坚持传统价值……中国文化崇尚和谐,以和为贵,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理念深深根植于中国人的精神中。【11】在对外交往中,我们要更好地体现平等相待、和而不同、诚心正义、利己达人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让世界感受到中国外交的胸怀和气度,给国际关系带来新风范、注入正能量。”【12】国家领导人在讲话中经常强调中国传统文化,把传统文化提升到中国对外政策思想渊源的高度,既体现了中国的价值观和文化情怀,也是文化影响国家政策和对外行为的直接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在出访时频频谈及中国传统文化,大量引用《论语》、《礼记》、《孟子》、《荀子》、《尚书》等文化经典。【13】他引用“来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来说明中美关系要顺应大势,以“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来说明太平洋有足够的空间容纳中美两个大国。【14】实际上,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提出的很多外交新理念都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关,如引用“凡交,近则必相糜以信,远则必忠之以言”来阐述“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以“真、实、亲、诚”来发展同非洲国家的关系。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更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重和合的精髓,针对与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双边关系,中国也相应提出了建设诸如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中非命运共同体、中巴命运共同体、中拉命运共同体等命题。
【15】中国不轻易颠覆某种国际秩序,而更乐于选择一种温和、主动融入、渐进变革的态度。基辛格在《论中国》中也强调,中国历来奉行一种内敛、防御式的外交策略。中国无意破坏现有国际秩序,更多时候是既有国际秩序的坚定维护者。就当前来说,按照西方思维,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必将颠覆西方主导的国际秩序,而中国多次表示不会另起炉灶。
【16】中国传统思维向来认为,多样性是一种自然状态,无法消除,唯一的办法是求同存异、和而不同,这也使中国文化自古至今一直具有无比的包容性和吸纳力。“天下百虑而一致,同归而殊途”,正是中国传统文化兼容并包的真实写照。这种思想一直影响着中国的外交实践。【17】自新中国成立之初,求同存异即成为指导中国外交实践的重要原则。无论是在万隆会议上处理与不同亚非国家间的关系、同法国的建交谈判、波匈事件后处理社会主义国家间出现的不正常关系,还是中美之间签署《上海公报》,都体现了求同存异的思想。而关于与他国的领土争议,中国很早就提出“主权在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主张。
【18】一个国家要真正成为一个世界性大国,必须具备国际道义,这是获得国际感召力和感染力乃至吸引力的基础。价值观既体现个人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决定国家的价值追求。中国文化长期以来形成了以社会群体为本体的集体主义价值取向,以及以伦理道德为基础的道德本位,道德取向高于一切。【19】孟子有言:“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郑和在携带的国书中写道:“天之所覆,地之所载,一视同仁,不能众欺寡、强凌弱。”【20】中国传统文化所强调的仁义道德使中国坚持自己的义利观,强调人心和善的道德观,重视讲求义利之辩,认为义在利前、以义为先是君子之道。个人可以追求利益,但是要在义的前提下,求利也是为了更好地践行义。中国是世界公认的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的文明古国,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角系统梳理中国外交的目标、原则、政策、手段和途径可以发现,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独具中国特色、风格和气派的有机话语体系。
活动开始报名时间:2019年09月24日 00:00
活动截止报名时间:2019年11月06日 00:00
活动开始时间:2019年09月24日 00:00
活动截止时间:2019年11月06日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