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文化的现代阐释学术论坛征文启事
发布时间:2021年07月22日
作者:发布人:nanyuzi  

论坛主题:

 

儒家文化的现代阐释

 

阐释学可以视作沟通古今中外的桥梁,这是因为阐释学的两个基本特征。其一,强调创造性理解。伽达默尔说“理解按其本性乃是一种效果历史事件”,“理解不只是一种复制的行为,而始终是一种创造的行为”,这与儒家强调“新”不谋而合。无论是西方的阐释学,还是儒家文化,都在强调此在,强调更新。生命的本质在于创造,儒家本身即是蕴含着生生不已之力量的哲学,其普遍价值与意义等待着与新的历史语境进行相互发明。阐释学认为,传承物的历史生命力就在于它一直依赖于新的占有和解释,阐释学意义上的传承传统是创造性的继承。具体来说,儒家文化的现代阐释,即在我们崭新的当下生存语境中对儒家经典的现实意义进行揭示。

 

第二个特征体现在实践性。阐释学是实践哲学,强调一切理解都包含应用,生活世界的实践视域是阐释学活动的出发点与目的地。儒家也具有积极入世精神,有着根本的此世品格。以阐释学方法对儒家文化展开阐释,是对阐释学实践智慧的应用;而面对新时代新问题,对儒家文化展开阐释,则是对儒家入世精神的发扬。本论坛并重以上两个方面的“实践”,致力于将阐释学实践智慧与儒家入世精神进行结合,阐宏使大。

 

自孔子始,历代都有儒家学者在面对时代问题时对儒家做出新的阐释,如汉代的神学化,魏晋的玄学化,宋明的理学化以及民国的西学化。正是在具体历史语境中对儒家展开的新阐释,才使得儒家保有了恒久的生机。然而,在当代语境中,儒家不但缺乏提供出路的话语权,反而成为了诸多问题之“根源”,如“婚育乃人生第一大事”,“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男尊女卑”,都被认为受儒家文化影响。判断哪些公共语境中的“儒家”是误读,并厘清其真实含义,是本论坛面对时代问题时想做出的努力。只有通古今之变,一方面尊重文本,一方面发掘阐释经典的现代意义,才能承担起时代的使命,揭示文本的真理性。只有这样,才能对儒家文化进行创造性传承,才能使儒家获得更鲜活的当代品格。

 

有关事宜:

 

一、评审与奖励

 

1. 本次论坛后《阐释学学刊》编辑部将对优秀论文择优编选。

2. 与会专家将对论文进行点评,并匿名选出优秀论文。

3. 所有参会代表都将获得论坛文集一份。

 

二、投稿须知

 

1. 征文对象:国内各高校、科研机构研究生。

2. 论文语言及字数要求: 中文,正文不少于5000字,一般不超过12000字。

3. 论文规范:

(1)若要争取《阐释学学刊》选编机会,则需要符合学术期刊的一般编排规范要求,一般包括:题目、作者及单位、内容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等;

(2)若不以学术论文公开刊行为目的,则不必拘泥于当代学术通行范式,可尝试中国传统学术言说方式等。

4. 论文请发至论坛邮箱willy_wonka@yeah.net,邮箱主题与电子文档名称均为“研究生论坛+作者姓名+论文题目”。邮件中请附上作者的联系方式。

5. 论文要求:行文流畅、逻辑清晰、具有思想性、问题意识、并且关照现实,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6. 严禁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  

7. 征文(投稿)截止日期:2021年10月18日

8. 学术论坛微信公众号:阐仁(UCASS_ren)。

9. 联系方式:13121856563;13571237526。

 

三、论坛安排

 

1. 论坛时间:2021年11月(暂定)

2. 论坛地点: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良乡校区)

3. 论坛形式:预计采取线下与线上结合方式,京内学生及专家线下与会,京外学生线上与会。论坛将以主题报告以及与会人集体讨论的形式开展。此外,论坛将邀请专家学者进行点评,与青年学子进行交流。

4. 其他事项:论坛最终举办形式将结合疫情防控情况决定。

 

四、选题指引

 

1. 对历史及当代语境中的“传统”或“儒家”进行阐释学研究。

2. 儒家的“仁”“诚”“明”“智”“勇”等概念在塑造当代价值观可能有的作用。

3. 后现代意义中(如东方主义),对儒家进行主体性阐释的意义。

4. “传统”婚育观:如“结婚生子是人生第一大事”,“嫁娶观”,“传宗接代”,“延续香火”等,结合“光棍儿娶残障妇女”,“人口买卖”等社会现象。

5. “孝”文化:如“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养儿防老”,“孝”和“顺”的联系,结合自由与责任,父母对子女的过度干涉及道德绑架等问题。

6. 性别议题:如“男尊女卑”,“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结合“女权主义”的争议等问题。

7. 愚民政策:如“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8. 儒家的“君子人格”与当代知识分子的担当。

9. 如何有效澄清误读,使民众从对“儒家”的“不自觉”进入到“自觉”?

10. 与儒家文化辨析、社会问题相关的一切主题。

 

五、举办单位

 

主办方: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文学院

承办方:儒家文化的现代阐释学术论坛项目组

 

(本论坛受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创计划”资助)